首页 观察 物联 正文

上海:让想象成为现实,城市、医疗、教育智慧起来

作者:IT时报 时间:2013-12-10 0

网速升了数十倍 足不出户能就医看病 手机一点搞定家中一切 “掐指一算”能知公交车何时来

眼下,“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正在国内掀起,目前国家住建部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已近200个。在这股浪潮中,上海无疑是挺立潮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信息港”建设目标的上海,2011年又全面实施《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经历三年的建设,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变得越来越智慧、聪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居民也感受到智慧城市带给自己的智慧生活。

光网城市、无线城市演绎双城记 网速越来越快 网络无处不在

一座智慧的城市,离不开一张高速、泛在的网络。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如同是人体中的经脉,畅通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建设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从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两方面入手,为智慧城市疏通经脉。这三年,市民们有着直观而深厚的感受,因为家中的网速“连级跳”,变得越来越快,出门在外上网也越来越方便。

“光网之都”开启百兆时代

上海的网民无疑是让其他地方的网民羡慕嫉妒恨的,原因无他,因为三年来,网速已经升了数十倍。回想当年512K、1M、2M时代,现在家中20M、30M,乃至百兆的网速,真的让人感觉恍若隔世。

点开“我要上网”对话框,几经尝试之后,家里的“猫”终于发出“嗞……”的一串刺耳长音,当时在胡刚听来,这却是天籁之音,因为能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了。1996年,胡刚的家中买了电脑并且装了网线,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活。“拨打电话时不能上网,上网时不能拨打电话”这个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真理”,事实就是这样。当时不仅网速极慢,上网费也是很贵,“上网费都是从电话费中扣除的,老妈收到账单后脸色总是很难看,所以我其实很少上网,主要是看看新闻。”

后来,ADSL宽带流行开来,胡刚家中也安装了,512K的网速使用了很长的时间。“有一次,朋友传一张照片给我,大概有几兆大小,却传了好几个小时。我就让电脑开着,自己睡觉去了。打网游更不用说了,卡的要死。”胡刚说道。

现在,已经在银行工作多年的胡刚仍喜欢打网游,这个大学时代惯下的毛病看样子是无法改正了。周末的时候,胡刚会打电话给以前的大学室友“约战”,各自在家中进行“配合作战”。“大家的网速现在都有20M、30M,边玩游戏边通过耳麦交流,很开心。”胡刚说,这两年网速的提升非常快,之前普遍是2M的宽带,现在基本上都提速成10M、20M、30M。

“不回忆不知道,一比较才发现,以前真的是龟速,现在是飞速”,胡刚说道,他还准备去申请安装百兆宽带,“我也算过了,费用其实没增加多少,几十块钱,但是网速却是百兆,很想去体验百兆宽带到底能有多快。”

三年来,上海的运营商在光纤宽带建设和宽带提速方面可谓走在全国前列,在蓝汛和360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测速报告中,上海的网速一直稳居第一。

以上海电信为例,三年来六次宽带提速,用户平均带宽今年将达32M。今年8月发布的国家宽带战略提出,“到2015年,部分发达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而上海则提前两年实现目标,从今年9月开始,上海电信向用户提供百兆宽带服务。

智慧城市不是虚的,越来越快的网速,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的魅力。

“i-Shanghai”散发无线城市魅力

光纤宽带让人们在家中和办公场所能高速上网,Wi-Fi无线城市的建设则让人们在公园绿地、公共交通枢纽候客区、旅游景点、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照样能上网冲浪。这两张网的搭建,让申城市民随时随地都能触网。

每年金珺都会带着儿子去一次上海动物园,接触接触动物,儿子也非常喜欢,每次看到大熊猫、河马就开心的跳起来。今年也是如此,9月的一个周末她带着儿子来到动物园,但是今年的游园让金珺觉得和以往大不一样。“动物园里居然有Wi-Fi,而且是免费的,这让我没想到”,金珺说,她的手机不经意间搜到名为“i-Shanghai”的无线网络,原本并不在意,以为是假的无线网络。但金珺还是试了试,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后,居然真的能上网,而且网速还挺快,这让她非常开心。儿子玩得开心,她也拍照拍的开心,再将精彩的照片放到朋友圈里,让朋友们点评一番。

金珺的惊喜还在继续,一次和单位同事去共青森林公园烧烤,居然发现也有“i-Shanghai”的无线网络,这次金珺毫不犹豫地就“蹭网”了。大家边烧烤边聊天,顺便再手机上网,别有一番乐趣。

两次游园,不一样的体验,也让金珺产生了好奇,到底还有什么地方有免费的“i-Shanghai”无线网络覆盖。打开了名为“中国上海无线城市”网站,她发现,这如同是一张“星星点点”的繁星图,由一个个“i-Shanghai”的Wi-Fi热点编织而成。公园、旅游景点、火车站、机场……这些地方都有“i-Shanghai”覆盖,这让金珺惊叹,也很欣喜,以后无线上网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在上海的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打造无线城市是重点专项,提出要“公园绿地、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覆盖率超过80%,接入能力达20Mbps,覆盖密度和质量国内领先。”

去年7月,上海启动建设“i-Shanghai”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项目,按照计划,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450处公共场所的i-Shanghai热点覆盖。在运营商的努力下,这一目标提前两月完成。无线城市建设进程大提速,运营商为此付出颇多,比如在方塔园,因为这是一座历史文物公园,施工人员只能放弃使用施工重装工具,完全凭着双手,扒出地下的青石坂,完工后再重新用手拼接好。

三年弹指一挥间 生活变智慧 衣食住行迈上信息化轨道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成完善和承载应用的日渐丰富,三年来,市民们明显感受到: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智慧了。医疗、养老、社区信息服务、智慧家居,运用种种智能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人和各类终端展开了智能对话,人们的衣食住行迈上了高速的信息化轨道。

【医疗】

点鼠标就能求医看病,智慧医疗走进寻常家

[昔日]求医难,看病难,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上海人。家住上海新福康里76岁的冯阿姨也有这个烦心事。她患有高血压,经常要跑医院,但是最近的社区医院离小区隔着两条马路,冯阿姨家住4楼,很不方便。三年前,她每次去医院,都得拉上老伴陪同。随后还得在医院挂号、候诊,很费时间,看一次病一个下午就耗完了。冯阿姨对《IT时报》记者说,“过去我就怕去医院,如果身体不舒服宁可自己熬着,虽然这种方法不对,但是看一次病实在太麻烦了。”

[今朝]三年后的今天,冯阿姨足不出户就能求医看病了。借助运营商的高速网络和IT企业的高科技设备,医院将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送到寻常百姓家。《IT时报》记者在冯阿姨家看到,她熟练地用一款电子血压计测完血压,随后双手敲打键盘,和电脑连接的血压计就将数据上传到了互联网,不一会,一则由社区医院发出的建议报告就发了回来。冯阿姨告诉记者,他们家已经和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签约,定期将血压等信息上传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就会给她打电话发消息,提醒她注意饮食,注意睡眠等等。

【家庭生活】

做饭煮粥、开空调开电视,手机一点 在外搞定家中一切

[昔日]都说城市中生活节奏快,养家糊口不容易。三年前,在外企工作的刘先生就向《IT时报》记者叹苦经。由于工作繁忙,刘先生和刘太太每天下班得下午5点半,路上花费一个小时,回到家还得烧饭做菜,要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往往得7点钟以后了,这样的生活,让一家人筋疲力尽。2年前有了孩子,他们听说保姆带孩子带不好,还把父母从老家请过来,请他们帮忙,结果老人都累坏了。

[今朝]不过现在,刘先生的抱怨声渐渐少了,他对《IT时报》记者说,智能的生活让日子越过越轻松了。现在刘先生家里的电饭煲、微波炉都是智能型的。借助3G网络,在路上就能用手机遥控厨房里的电饭煲做饭煮粥,炖锅煮汤,跨进家门洗个手,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它们的小脑瓜里还有一本菜谱呢!只要我们早上准备好素材,各式各样的菜肴它都能做得色香味俱全。我的梦想是,今后凭借一部手机,就能操控所有家电。”

刘先生家里还装上了全球眼,它会根据孩子在房间里行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视线”,刘先生无论在哪里,只要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还能听到他在远端叫爸爸呢!有了全球眼,刘先生放心地给孩子请了一位保姆,而他的爸爸妈妈也轻松地乐享晚年。

【社区管理】

小黑板、大喇叭“退休”,大小屏幕上沟通民意

[昔日]“丁家伯伯,王家阿姨,落雨收衣裳啦!”这是上海人熟悉的居委会阿姨的声音。每当台风暴雨等险情来临之际,他们总是不辞辛劳地提着大话筒,挨家挨户通知。其实,这种宣传通知方式效果并不好。宝山区宝林四村居委会书记高璐对《IT时报》记者说,过去,我们居委会和居民的交流方式比较有限,信息的覆盖面不广,一些居民向我们反映,他们经常收不到社区信息和各类通知。在高璐看来,每个社区都有许多信息和资源,但是如何提供给居民、服务好居民?中间缺了一条好的渠道。

[今朝]三年后的今天,这条渠道已经形成。无论是PC、手机、电视还是户外屏,都在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流。而在宝林四村,IPTV架起了街道居委和居民沟通的桥梁。《IT时报》记者在居民罗女士家里看到,通过IPTV上“智慧社区”板块,可以快速浏览社区各类新闻,预订社区中心场馆等等。只见罗女士按动遥控器进入“网上预约”栏目,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就订完了当晚的电影票,手机很快收到确认短信。“晚上,我们带着这条短信,就能去社区中心看电影了。”高璐对记者表示,IPTV取代了大话筒,以前可能要印上千份通知,现在只需在后台电脑上打打字,所有人都能在电视上看到,既节约了纸张资源,覆盖率也比以前更高了。

这种IPTV模式不仅可以承接智慧社区信息发布,还能给市民带来小区周边的资讯和服务。在杨浦区延吉东路街道,打开电视就能看到附近敦化和乐家福两个菜场的菜价详情,让“买氵大 烧”一族们心里有谱;在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在IPTV上可以直接看到社区医院各科室的候诊情况,并在电视上预约;在闵行区古梅街道,居民可以在电视上查询周边的餐馆打折信息,未来还能订座。

【交通】

公交车何时来能“掐指一算”,上下班路上省时舒心了

[昔日]2011年,张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回忆起当时漫漫上下班路,张蔚感慨万千。她家在浦东,上下班来回至少3个小时,尤其是下班路线格外辛苦。

那个时候,浦东蓝村路东方路口是公交换乘中心,有三条公交线路都可以到张蔚家附近,其中795路最方便。但795路的到站时间很难把控,“有时候等辆车5分钟都不到,有时候要等半个小时。”有时候死等795路,却迟迟不来,心里的怒火压也压不住,同时也很懊悔,心里想坐其他公交车说不定早就到家了。

[今朝]到了2012年年底 ,张蔚明显感觉到公交车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了,也更加规律了。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切是因为公交智能调度中心的上线。对于这一点,在公交调度岗位上工作10多个年头的老调度员赵秀丽感触更深,过去她们是靠经验来调度,而现在在中央集群调度室的电子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在电子地图上移动,小红点上带有每辆车的车牌,通过观测这些小红点的位置变化的速度,赵秀丽就能准确掌握车辆在道路运行的位置和状况,针对突发情况或拥堵,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而智能调度中心的建设只是第一步,今年年初,张蔚惊喜地看到自家楼下的961路公交站牌率先换上了太阳能电子站牌,最近三个班次公交车所行驶的位置都显示在智能站牌上,这能有效帮助乘客掌握等车时间,她当时就期待着自己下班常坐的那几辆公交也能换上这样的太阳能电子站牌,没想到这一天比张蔚想象得来得还要早,而且更加惊喜。

上个月,张蔚开始在手机上通过一款名为“掌上公交”的App查询公交线路的实时运行情况。“掌上公交”是公交公司开发的,只要扫描站牌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就能显示出这条线路上的动态线路图,根据动态线路图,张蔚自己就能做出判断,“比如795路现在的位置离我比较远,那我就不等了,直接换其他公交线路。”与过去相比,下班路上花的时间至少缩短30分钟。

不仅仅是公交,张蔚能感觉到其他交通方式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出门打的,原来她家地理位置偏僻,在小区门口等上半个小时都未必有出租车经过,现在电话、互联网、手机App都可以打车,只要用语音说清自己在哪,要去哪,几乎都是随叫随到。

【养老】

再也不怕老人走丢,城市构建起安全网

[昔日]家住上海市延吉新村街道的王老伯和平阿婆已近耄耋之年,两人身体不错,但是近几年来,平阿姨记忆力衰退,常常会忘了东西摆放的位置,外出之后也常常记不得回家的路。为了平阿姨的安全,王老伯特别购置了老人机,还写了老人卡片,给平阿姨挂在胸前。但是平阿姨却忘了手机的用法,小卡片也弄丢了。    王老伯对《IT时报》记者说,每次一起出门时,他都高度紧张,紧紧搀着平阿姨的手,就算上厕所时也在门口候着。但即使这样,平阿姨还曾有过7次走失的经历,最长一次达7个小时,家人都急坏了,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四处寻找,终于在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小区找到了饥肠辘辘的平阿姨。

[今朝]三年后的今天,随着定位技术越来越成熟,城市已覆盖了一张智慧的安全网,王老伯和亲属们再也不用担心平阿姨走丢了。在平阿姨家中,《IT时报》记者看到,她戴着一款名为“守护宝”的产品,这款产品的外形有点像过去流行的电子宠物,按钮不多,其中有一个大型的SOS按键。它内置了运营商的芯片卡,还有基站定位功能,老人或孩子如果迷了路,不记得亲人的手机号,只需长按SOS键,就能给家人发送含有地理信息的求助短信,并拨通救助电话。

“退一万步说,即便她忘了守护宝怎么使用,也没关系。你看,我电脑一上网,就能看到这个小玩意的位置。”王老伯将电脑地图中的一个小点指给记者看,并介绍说,“我们还能在电子地图上设置‘电子围栏’,一旦她走出这个围栏,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有了这个守护宝之后,就好像为平阿姨装上了双重保险,后来她再也没有走失过,我们全家都放心了。”

【教育】

云课堂落地 “好先生”讲课大家一起听,智能校车、电子校徽让校园更安全

[昔日]刘女士是名教师,她觉得自家附近没有理想的学校,这让刘女士非常苦恼,女儿小升初可是大事,不能马虎。为了孩子能上理想的学校,她狠心买了一套学区房,将女儿户口迁入。像刘女士这样在初级教育阶段就开始的择校热和择校难在上海非常普遍。如何让孩子进一所好学校是上海很多爸妈最关心也是最头痛的问题。

[今朝]再过一年,女儿即将迎来中考,但是刘女士的心情并不像三年前那样急躁。作为教师的她,已经感觉到“信息化智慧化教育先捅破了传统教育的铜墙铁壁。”今年,刘女士去听了一堂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三物理课,在普陀区甘泉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站在一块电子白板前,运用电子课件对物理原理进行演示,但是上课的不只有这个教室的学生,还有来自同区的江宁路中学的高三学生。两个教室内安装有相同的一块智能化的电子“白板”,白板上留下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实现同步远程传输,这两个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对方课堂的情况,还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比如江宁路中学的学生要求举手回答甘泉外国语学校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白板完成一场“课堂答题”竞赛,几乎同等于在一个课堂上课。这让刘女士非常兴奋,“未来,只要安装有配套软件,家用电脑、家长手机都能随时接入“智慧课堂”,可以同步上课,也可以下载过去的课程。”从这一刻开始,刘女士相信智能化完全有能力推动教育的均衡化,而她的女儿如果真的没能考入所谓的优质学校,那么至少有机会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可喜的变化不仅于此,随着越来越多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学生们开始学得越来越开心,家长们也开始越来越放心。

智慧教室的推行让学生们可以共享优质教师资源,电子书包的推行则在减轻上海学生的负担。上海从去年开始在部分区县推行电子书包,今年下半年,上海电子书包工程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目前主要以平板电脑作为电子书包载体,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服务。

智能校车和电子校徽的出现,则让校园和学生变得更安全。“车上装有高清摄像头、3G通信模块,孩子在上下车前只要刷一下专用电子卡,我们就能收到她已上车的短信,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刘女士说道。电子校徽是另一项智能安全防护。智能校徽的工作模式就是当佩戴校徽的学生一踏进校门口时,布设在门口的信号圈就能根据此前完成的设置,自动给他们的父母发送一条报平安的短信。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