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研报 正文

【2014创业趋势一】移动新时代,需要重建连接

作者:快鲤鱼 时间:2014-02-01 0

前言:2014年我们首次邀请几位有独到见解的业内人士撰稿,用他们的语言描述新一年的创业趋势,与美国《Entrepreneur》的内容共同组成了“2014创业趋势”专题。

对比2013年,他们提到了颠覆:移动创业的机会将不再局限于App这种形态,O2O也将通过粉丝聚集模式彻底改变,三、四线城市的年轻草根创业者还拥有大把商机,2013年的海外IPO与并购潮将在今年继续。他们也提到了回归理性:电商在极速前进之后需要回归经营本质,智能医疗目前仍难以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远没有尘埃落定。

美国部分呈现了更多niche market:烹饪书籍、自我众筹、电商订购、恶搞电影、酿酒业、恶意软件,它们是美国最新颖并拥有高利润的商业机会。专题中还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如年轻人面临失业、拉美经济崛起、美国西部文化大行其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外互联网社会都掀起了营销的革命,新的灵感与创意将主宰所有产品的营销。

预言的价值在于反思与憧憬。颠覆的力量正在下载中,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移动

移动新时代,需要重建连接

互联网企业再对外宣传有多少下载和激活量已经没有意义了,更核心的是抓住粉丝用户。

文 | 何小鹏

2013年,大家能感受到的趋势是,以App经济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高强度竞争阶段。有一定体量的公司都完成了至少一次探索,并主导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行业大事件(例如大量的并购),初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格局。同时,哪些App能赚钱、哪些不能,已经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没什么秘密了——换个角度说,传统??App领域的黄金窗口期已经过去,新进入者的机会不大了。

但这只是针对移动互联网上一个创业窗口期的判断,现在第三次创业窗口期已经开始了(第一次是JAVA,塞班时期做WAP站),典型方向是移动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结合产生的新产品形态,例如金融、电商、教育、餐饮、医疗等。机遇很多,创业者必须思考重建这种新型的“连接”。

我认为重建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与人的新连接,二是与产品的新连接。

一方面,企业要考虑人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属性与??PC互联网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粉丝用户、永远在线、关注服务。

第一,企业要重视粉丝用户。过去,许多互联网企业动辄就对外宣传有多少的下载和激活量。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些都没有意义。更核心的是要抓住粉丝用户:多少人用过你的产品之后,还能够沉淀、留存下来?每天的日活跃和使用频度是多少?能否形成口碑带动新用户甚至反哺企业方,影响产品的具体细节?

互联网的整体用户群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从未成年向成年渗透(典型如腾讯的用户)。此时用户的价值观也正在变化,例如相比明星和主流媒体,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以及朋友的推荐。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了整个产品、模式都要做出改变,培养粉丝用户,并借助口碑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永远在线”将成为用户的一种固定属性,包括手机、平板、??PC、TV??等各种设备一刻不停地分摊用户的注意力。如果你现在创业还说“做了一个不错的App”,而不去考虑与其他设备平台间以及云端的互动,肯定不行。两年前,UC就意识到跨屏互动的趋势,将浏览器产品线从手机扩展到平板电脑上,今年我们将会更进一步,推出PC及TV端的产品。

第三,与用户相关的变化点是“关注服务”。此前,企业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卖完产品,这个项目就结束了,即使后面还有服务,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下一次销售,只是“配件”。而在新的创业期内,产品销售出去可能只是整个项目开始的第一步,此后的活跃度、使用频度、留存率才是真正的挑战,取决于你能够提供多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考虑重建与自身产品、模式的连接。在连接的这一端,同样要关注??3个新特征:混搭状态、有爱、新商业模式。

首先是混搭,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例如,地域上的混搭,线上与线下的也就是很流行的??O2O,还有产品形态的混搭,例如??App和Web,根据用户需求度和习惯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平台和用户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思考产品方面可行的混搭方式。这比之前单纯做手机上的??App难度大了不少。

其次是“有爱”,它的特征比较好理解。当你的客户从销售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时,你希望用户能在使用的时候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挺好,建议你使用。那么,你必须要对自己的产品有爱,对自己的员工有爱,对自己的用户有爱。有爱的情况下才会有细节,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

最后是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想颠覆一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的企业,就可以借力打力,做一些别人能看到但又不敢做的事情,这点尤其对于渠道型产品会有很大冲击,例如携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