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健康 正文

医疗信息化:政策、资本、科技并进,医疗大数据开始爆发

作者:郝雪阳 时间:2016-12-10 0

医疗信息化,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医保信息化和医药流通信息化。

如果按发展时间来划分,医疗信息化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医疗IT1.0 时代,以信息化普及为核心,分为医院信息化(包括 HIS、CIS、LIS、PACS 等)、区域医疗信息化、基层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等。

现阶段,我国超过 70%的医疗机构通过 HIS 系统完成了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化。

医疗 IT2.0时代,以互联网医疗为主旋律,云技术可直接为C端用户提供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健康云等形式的医疗服务,将成为未来数十年推动医疗IT持续扩容的新生力量,该市场由两大主要参与者,即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医疗 IT企业,各路 PE、VC也投资了多起互联网医疗独角兽。

到了医疗 IT3.0 时代,医疗信息化以“三医联动+健康管理”为终极目标,这是由病人治疗流程所决定的,看病需要经历医院诊断、药房拿药、支付、院后健康管理三个阶段,单纯的医疗 IT仅仅完成了医院诊疗,其与医药、医保支付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因此医疗IT公司纷纷切入医保控费(控费引擎是联动医疗与医保的桥梁)、药品流转(电子处方是联动医疗与医药的唯一纽带)、商业健康险(健康险是找到大健康管理付费人群的载体)等产业,将三医联动起来覆盖病人全流程健康管理。

医疗 IT4.0时代,即切入医疗服务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信息化工具。在医疗服务产业链中,医疗大数据成为关键。

动脉网统计了144家和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初创企业,按照项目名称、创办时间、地理位置、融资历程进行了盘点,数据截止到2016年11月。

企业列表.png

一、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发展阶段

医疗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如何形成的?动脉网认为,有三大推动力:一是政策,二是技术,三是资本。不同阶段的行业政策、技术条件以及资本情况,对于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以政策为核心,在这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对比印证,便可以分析出医疗信息化企业发展路径背后的原因。

成立时间2.png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之间。

第一阶段.png

这个阶段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主要以大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为主,以经济管理为主线,即侧重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建设。

从公司成立情况来看,在这个阶段成立的企业共有17家,所属领域只有6个。其中,医院信息化企业占到绝大部分。由于这个阶段风险资本尚处萌芽期,互联网也才刚刚起步,因此成立的企业较少,且多为医院信息化厂商。

第二阶段,2003年-2008年间。

第二阶段.png

以2003年“非典”为动因,国家为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加大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大批信息系统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妇幼卫生保险系统及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先后上马。因此在这个阶段,医疗信息化企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小高峰。

此外,随着大型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为了对不同设备的信息化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PACS系统逐渐展露头角,医学影像信息化市场开始升温。

这7年时间,共有37家企业成立,总体上升趋势明显,成立的企业数量相比起前一个阶段,翻了一番。医院信息化厂商依旧是绝对的主力,但医学影像信息化企业已发展成为第二大阵营。

第三阶段,2009年-2013年间。

第三阶段.png

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信息化作为重要支撑体系写入报告当中,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作为中心被提上日程。

2012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的的通知》,《通知》提到要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疗信息化企业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高峰。在此期间,共有43家企业成立,比起前一阶段又上了一个台阶。由于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专注于远程医疗的企业明显增多。健康管理、肿瘤放射等一些与远程医疗有关的垂直领域的医疗信息化相继出现。

而云技术的发展,逐渐让传统HIT企业摒弃传统B/S和C/S两层架构系统,开始往私有云和公有云转型,医疗数据的云端化和开放化,不仅促使医疗大数据分析企业的诞生,并且给它们进入医院带来发展机会,同时也催生出了一些医保控费、合理用药的细分领域企业。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

第四阶段.png

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要求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紧接着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这项政策颁布后,该年共有9家医学影像信息化企业相继成立,这也让医学影像信息化企业首次超过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企业,而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企业由于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固,因此新成立的公司数量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呈明显下滑。

而第四阶段的主角,既非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也非医学影像,而是医疗大数据。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保障体系建设。从国务院刚刚颁布的2015年发展权白皮书中可知,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已突破4万亿元,医保控费的形势已经愈发严峻。而利用医疗大数据实行医保控费、健康管理,能从数据上对不合理费用进行管控,因此在这一阶段,医疗大数据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1、2016年新型信息化企业更受资本追捧

近八年融资情况.png

由于网上公开的医疗信息化企业融资信息基本是从2009年开始,因此动脉网整理了2009年到2016年近八年的新创公司数量和融资金额(注意:这些投资并不一定是当年发生的)。对比可以看出,资本投入和企业成立数量基本同步。在前文我们提到,2014年颁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这项重量级政策,因此这一年,政策、资本、企业三方达成协同效应,不仅新成立的企业陡增,而且获得的融资金额也较高,达到了14.86亿人民币。

但历年来的最高峰并非2014年,而是今年。截止11月份,2016年医疗信息化企业融资总额达到了25.4亿人民币。对已公布融资信息的企业进行对比发现,2014年有12家企业拿到融资,而2016年则有22家企业拿到融资,几乎是2014年的一倍,这在号称资本寒冬的2016年是出乎意料的事情。

从领域上分析,2014年获得融资的12家企业中,有5家都为医疗健康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这与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不无关系。而2016年的22家获投企业中,医疗大数据、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医学影像信息化分别有6家、5家和4家,占了绝大多数。

结合前文可知,2016年国务院针对医疗大数据公布的一系列政策背景下,包括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和医学影像信息化在内,与医疗大数据密切相关的企业都成为投资的重点,如零氪科技、思派网络、京颐股份、华润万里云,都相继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大额融资,由此可见,政策是把控资本流向的首要因素。

以下为2016年企业融资信息:

融资事件.png

融资轮次2.png

2016年,医疗信息化共有22家企业拿到融资,其中思派网络、心医国际、领健信息和太美医疗这4家企业拿到两轮融资。综合企业和融资两项数据可以看到,22家企业中,2009年以前成立的只有3家,2009年及以后成立的有19家。显然,2009年及以后成立的企业相对容易获得投资,且融资多集中B轮及以下。


2016有融资领域.png

结合领域来分析,有两点原因,其一,2009年以前成立的企业都为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这样的传统信息化企业,而2009年及以后的企业多为医疗大数据、医学影像信息化、远程医疗、医疗SAAS这样的新型信息化企业。

其二,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由于多年的发展,商业模式已相对成熟,所以融资需求并不算高。 而对2009年以后相继成立的医疗大数据、医学影像信息化、医疗SAAS等新型信息化企业来说,一方面,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刺激更多细分领域企业的出现,这类企业大多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且成立时间不长,市场盈利能力较弱,因此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往往伴随着国家医疗政策出现,而资本受政策所导向,所以相对容易拿到融资,且融资轮次一般为B轮以下的早期融资。

2、2016年重要融资事件扫描

2016年1月5日,元合科技获得深创投数千万人民币融资A轮融资。大连元合科技是一家医疗信息化服务商,主打产品为MediTO健康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以结构化的医疗健康数据为基础,为医院的专业需求提供软件产品和信息化服务。

2016年2月4日,安泰创新完成85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弘晖资本和互联网投资人吴炯联合投资。安泰创新是国内著名医疗信息系统厂商,成立以来服务了200多家大型医院,承建了无锡、佛山、玉溪等城市级大型智慧医疗、及区域医疗的核心信息系统。本轮融资成功,将促进安泰创新把产品和全国的服务体系做得更丰满,有步骤的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2016年8月25日,京颐股份完成C+轮融资9700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软银中国、鼎晖投资和盛世景投资。京颐股份是国内最早向医院提供院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共创立了8大业务板块,涉足移动医疗、云HIS、公共卫生、HRP、供应链平台、HCRM、护理教育、物联网等领域,全面布局数字化医院和区域智慧医疗领域。新一轮融资后,京颐股份将继续加大投入支持创新,精耕细作布局智慧医疗领域。

2016年3月29日,阿里健康发布公告宣布,以2.25亿元人民币增资华润万东旗下万里云公司,同时,阿里健康将持有万里云25%的股份。华润万里云主打云医学影像大数据云平台,在基层医院、患者和专家之间形成高效、专业的连接,同时也是华润万东旗下子公司。目前,万里云已经在北京和郑州建立了远程影像中心,本次A轮融资后,将在全国其他地区筹建影像中心。

2016年11月14日,心医国际获得D轮6000万元融资,投资方为上市药企“海南海药”。融资后,心医国际估值已超10亿元。心医国际主要业务是为各级医院搭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本轮融资将推动心医国际和海南海药已投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深耕一些重点区域市场,共同打造优质的智慧医疗、分级诊疗服务平台。

2016年9月30日,“医鸣”获得数A轮千万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联创永宣、同渡创投、富士康和丰厚资本。医鸣是一家专注医疗数据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致力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医疗大数据服务,建立专业的单病种数据库,包括心脏介入,高血压,周围血管介入云端的电子病历和随访系统。本轮融资后,医鸣将向脑血管、神经内科等领域横向扩展,加速数据产品的挖掘工作,如创建患者搜索引擎,以及用人工智能帮助进行疾病诊断。

2016年8月29日,全域医疗完成1.8亿人民币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正和磁系资本和联基金领投。全域医疗是一家专注精准云放疗技术的肿瘤服务机构,应用mdaccAutoPlan放疗计划算法,通过互通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医疗水平。

2016年6月3日,肿瘤大数据公司思派网络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腾讯、斯道资本(富达亚洲)和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思派网络是一家专注肿瘤领域的专业数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智能诊疗系统的研发以及提供提高肿瘤诊断治疗水平和医生临床工作效率提高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已经覆盖了400个左右的科室,涉及20个肿瘤疾病,并积累了接近10万个病例数据。

2016年9月26日,领健信息获得复星同浩数千万A+轮融资。领健信息以信息技术改造口腔医疗行业,通过连接医院、诊所、医生、患者、数据、第三方服务及供应链,提供一套基于云平台的“e看牙”口腔门诊数字化解决方案。本轮融资后,领健信息将加大产品服务创新投入,以口腔门诊管理系统为产品生态核心,探索医疗+互联网新模式,未来实现口腔医疗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电商化。

2016年4月6日,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365医院网”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京新固周健康产业基金领投,该基金是普华资本旗下专注于大健康行业的新基金。365医院网是一家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医疗机构找到更好的医疗专家资源。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人员队伍的补充,并且将先期积累的客户项目一一落地。

2016年5月29日,医泰天下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投资方为松禾资本。医泰天下是一家整合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基层提供医疗服务的科技公司。

3、公司规模整体较大

规模.png

企业规模,动脉网将企业分成100人以上和100人以下这两类进行分析。首先从数量上看,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有81家,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有63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较多。

由已公开融资信息的企业可知,截止2016年11月末,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基本集中在天使轮、A轮和A+轮;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则大部分为B轮以及B轮以后。

结合融资情况,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不到B轮,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以医疗大数据和医学影像信息化的企业为主,如医鸣和医众影像。这两类企业有两大共性,一是成立时间多在2013年后,发展周期较短,企业价值不明显,商业模式尚未成熟,资金较少;二是企业都是技术驱动型公司,从人员结构来看,几乎都是技术研发型人才,市场推广人员较少,因而企业规模不会太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类型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B轮以上(含B轮),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以健康管理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为主,如天方达和京颐股份。由于这两类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并且和医疗机构深度对接,多年的市场积累,往往拥有一定数量的地域性市场团队,且商业模式较为成熟,资金相对充足,因而在规模上普遍较大。

4、初创企业地域分析

地理位置.png

医疗信息化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东为第一梯队,分别是49家、17家和16家;第二梯队是浙江、江苏和四川,分别是14家、10家和11家;第三梯队为湖北有5家。医疗信息化企业由于和医疗机构具有密切的业务关联,因此各地区三甲医院的集中情况,就几乎决定了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地域分布。

以全国三甲医院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数量最多,有超过140家三甲医院,除山东外,以长三角为重要分布地;其次是华北地区,有超过120家三甲医院,北京毫无疑问成为该区医院最多的城市;东北省相对例外,虽然三甲医院数量超过100家,但由于所处地区气候严寒,因此企业并不多;华中地区则以武汉为中心,有超过90家三甲医院;华南地区有超过80家三甲医院,广东一个省便有50多家;西南区有近60家三甲医院,由于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因此医院和企业数量自然也较多。

二、产业形态和发展趋势

领域划分.png

从产品形态来划分,可以将医疗信息化产品分为: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医学影像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医院移动信息化、远程医疗、医药流通信息化、医疗SAAS、细分领域信息化等。

1、行业入口清晰,商业模式待探索

医疗体系的4大入口成为了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市场切入点:

医院入口(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医学影像信息化)、医生入口(医院移动信息化、远程医疗)、医药入口(医药流通信息化)、医险入口(细分领域——医保控费)。

以下是对六个主要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分析:

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现阶段,传统信息化厂商(HIS、LIS、PACS、电子病历等)的用户还是以医疗机构为主,医院通过招标,企业将信息化系统以产品形式销售给医院,并且在后续的维护服务中,产生长期性收益。随着国家区域医疗的建设,这类企业的业务重心已经从医院业务上升到区域医疗信息化。虽然商业模式较为清晰直接,但盈利模式仍旧局限在软件和服务,加上地域化限制,企业发展容易遇到瓶颈。

医学影像信息化。目前来看,除了传统PACS系统提供商,第三方影像云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正在逐渐成为行业主流。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这类企业从医学影像大数据中挖掘医疗价值的能力增强,最近两年这个领域也越来越受到资本追捧。但作为B端的医疗机构对这类企业的接受程度还并不算高,受制于临床数据量,企业产生的数据价值有限,因此作为付费方的医疗机构热情不高。但随着国家逐渐放开医疗数据,以及区域信息化的逐渐普及,这类企业的医疗价值将会逐步放大。

医疗大数据。目前这类企业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业务,一是从单一病种如肿瘤入手切入医疗大数据,且基本以数据挖掘为主。但已经有少部分企业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纳入到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如大数医达和半个医生。另一方面是从医保控费入手,为人社局和卫计委提供医疗数据挖掘和分析,如华数康和鹰海医疗。由于当前区域医疗大数据尚未成型,医疗大数据来源主要是从单个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中生出现,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大数据多元异构,大数据应用高度碎片化,因此这两种模式的行业壁垒依然存在。

医院移动信息化。这类企业往往是从医院的移动信息化改造起家,如院内WIFI。但由于业务范围太小,而且很难深入到医疗内部。因此目前这类企业都在谋求转型,转型的方向以今年大热的互联网医院为主,从APP开发、WIFI等浅业务逐渐覆盖到挂号、问诊、远程医疗等与医疗结合更加紧密的服务当中。

远程医疗。从业务上分,远程医疗可以分为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四个类型。目前绝大部分远程医疗企业都集中在前两类,并从全科室去切入。也有少部分如远程视界选择从专科专病去切入,如眼科、肿瘤科。从B端来看,三甲医院的对接并无问题,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对接上,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下沉,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配合,因此远程医疗公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撮合医疗联合体的诞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推行,目前该类企业融资情况较好,心医国际、远程视界都相继在今年拿到了大额融资。

医疗SAAS。这个领域企业的异军突起,与云技术的成熟有密切关联。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医疗机构再信息化,医疗SAAS拥有强大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强大的拓展能力,甚至可以与远程医疗等服务无缝对接,未来在分级诊疗方面的想象空间会非常可观。但目前这类企业普遍是以免费模式给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这类用户付费意愿往往较低,想要靠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并不容易。因此,商业模式如何形成,是医疗SAAS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推动下,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花费不断扩大,各类产品和服务市场快速增长。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为87.46亿元,2012年增长至170.76亿元。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预计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将达到336.53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4.53%。

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医疗行业IT总花费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0.62%,而同期美国占比为1.94%。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仍较低。而就整个健康服务业而言,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仅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美国2009年就达到了17.6%,这说明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339.9亿元,CAGR=18%。

3、上游厂商较稳固,下游需求不断增长

医疗信息化按照产业的上下游划分类别,上游为操作系统、中间件。自主软件技术的研发,需要上游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提供商的支撑,主要包括IBM、Microsoft、Oracle等;软件产品交付下游合作伙伴及最终用户进入应用环节,也需要操作系统、中间件等支撑,选用支撑软件的集成性、融合性,便于下游合作伙伴的二次开发,保证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可靠、稳定运行。下游行业是拥有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最终应用行业,即最终用户,以及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等合作伙伴。

在上游厂商方面,目前国内外软件中间件行业发展形势良好,供需关系平稳,除少量专用高端产品外,市场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的情况。中间件产品行业在国内主要由几家较大的软件提供商占据,这些提供商都具有稳定的供货欲望,因此公司在供给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较少。从下游客户来看,各类企业及行政组织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诉求是行业需求迅速增长的内因。同时,我国分级诊疗、三医联动等政策将是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外因。

4、未来发展趋势

从发展路径上讲,医院信息化目前个体已比较成熟, 2016年超过60%的医院都已完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搭建,下一步将实现医院间数据的互通。未来,区域医疗信息化、移动医疗以及医保控费的发展也会陆续加速。

区域医疗信息化将建立标准统一、接口统一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各地医疗数据可以在平台上互联互通。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与医保对接,控制不合理的药费,及扶持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从今年的融资情况上看,医疗大数据和远程医疗有望成为医疗信息化投资下一个风口。

通过挖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实医保控费,可以完善医保第三方支付制度,从而撬动整体医疗体制改革的杠杆,同时还能够对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而远程医疗是分级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包括贵州和四川在内的几个城市已经陆续将远程医疗纳入到医保的范畴中,并已明确定价,随着这项政策在其他城市推广,未来两年该领域将迎来持续性发展。

版权声明

本报告为动脉网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著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免责条款

本研究报告是基于动脉网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动脉网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基本参考。同时,动脉网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动脉网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动脉网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动脉网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