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乡村 正文

全民参股众筹百万,空心村变旅游村——武汉新洲徐治塆

作者:楚天金报 时间:2016-09-02 0

未标题-1.jpg

从新洲城区驱车10分钟,顺着举水河堤岸一路向东,就能在绿树良田中看到一个宁静的小村落——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徐治塆。与眼前的古朴整洁相比,7个月前还被100多所旱厕和鸡舍“围村”的模样,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新修的小洋楼大门紧锁。这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龙须沟”,旱厕和鸡舍的环绕,让人未进村、已闻臭。去年12月,村塆的破败脏乱让年轻一代看不过去,相约回村义务劳动,拆除旱厕、鸡舍。

村塆干净了,但长远发展路在何方?在乡贤指引下,119户村民386人以“现金、房子、承包地、劳动力”四种方式众筹成立合作社,试水“股份制”。来自韩国的乡建专家受邀志愿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留住乡愁。近日,记者来到徐治塆,探访这一“空心村”改造发展的新模式。

未标题-2.jpg
农家废弃的水缸被巧妙组合成徐治湾一景

改造 年轻一代相约回村 拆掉百余座旱厕鸡舍 

新洲徐治塆,是一个有着648年历史的古老村落。8月1日,当记者驱车来到举水河畔的这个村塆时,村口的木质门楼古色古香,青瓦红砖的美食街上,来自城区的游客在此尝鲜。而就在7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鸡舍,臭气熏天。

村支书徐国栋告诉记者,这个由旧河道与新河道拱围而成的小村庄,在明洪武二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迁居到现址,全村119户都是徐姓。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村塆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是一幅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田园画卷。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人就越来越少。青年人纷纷离开故土,前往3公里外的新洲城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务工,留下老人妇幼留守,成了典型的“空心村”。2002年开始,不少留守在家的村民响应号召发展养殖业,7处养鸡场渐渐包围村子。

鸡舍加上原有的100多座旱厕,很快让徐治塆成了远近闻名的“龙须沟”。那时,外来的人还没进村,就会闻到刺鼻的恶臭味。村民告诉记者,当地曾流传一个自嘲的段子:有个村民开了一辆白色轿车回家,一转身发现车子不见了。原来,白色的车身被黑色苍蝇和蚊子给围住了。

环境的脏乱差,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更不愿归乡。村支书徐国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11月,他将村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微信群,希望他们能回家带头义务劳动。让徐国栋没想到的是,他的振臂一呼得到年轻人的积极响应。一到周末,年轻人就会相约回到村子,清理路边的杂草和堆放的垃圾。

然而,要真正让村塆变成清洁家园,恶臭的旱厕和鸡舍就必须拆除。这一次,大伙儿的齐心协力更让徐国栋感动。“要拆就先拆我们家的吧。”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徐志钢第一个响应,将自己刚刚花了8000多元修好的车库拆掉了。

当天,29岁的徐列松主动将自家搭建在路边的厕所推倒。

眼看着年轻人的决心这么大,此前一直观望的老人们也加入进来。半个月时间里,村民们就自发拆除了102座旱厕,狠心关停了7家养鸡场。少了2万余只母鸡日夜生产,废弃物不再直排塘堰,空气中不再有鸡粪“飘香”,曾经的“龙须沟”彻底变了样。

未标题-3.jpg
徐治塆大妈清洁队

众筹 成立“股份制”合作社 119户村民138万元入股 

整洁一新的新家园,却留不住年轻人归家的脚步。义务劳动之后,他们又踏上外出的征程,留下崭新洋房大门紧锁。如何让大伙儿暖心归巢,在家门口致富?这个问题让微信群里的年轻人“唇枪舌剑”,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可就是拿不出让所有人信服的法子。

这时,从村塆考大学走出去的博士徐新桥发了言。这位在省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办任职的专家,倡导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让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老村落再现生机。徐新桥博士还请来了自己的朋友、来自韩国的乡建专家崔德基。翻开他的履历,这位知名的乡村规划设计专家,曾设计了西安临潼中央公园、唐山迁安赵店子镇、麻城龟峰山等多个旅游景点。

其实,早在3年前,崔德基就曾受邀来到徐治塆。那时又脏又臭的环境,让他并不满意。这次再次前来,看到焕然一新的村塆,崔德基被村民们团结一心的劲头打动了。他留了下来,成为村里的“荣誉村民”,志愿规划发展蓝图。

要发展,资金从何而来?这时,全村人再也没有“杂音”,大伙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抱团合伙成立了武汉八巷九弄旅游合作社,在外从事乳品销售的徐国良被推荐为首任理事长,并由村民投票选出合作社的管理机构——理事会。

全村119户村民都以“现金、房子、承包地或劳动力”四种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入股。其中现金入股从5000元至14万元不等,共计138.5万元。51岁的徐金华拿出14万元现金,成为入股最多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自己此前一直在外做生意,没为家乡出什么力。这次村里成立合作社,他特意召开家庭会议,决定拿出14万元支持发展,“只要人心齐,干事有信心”。

除了现金,有村民还以房子入股,整栋、半层、单间都以估价入股;有田地的村民,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以经营权入股;村民中有泥工、木工等手艺的,则以劳动力入股。众筹之下,村民们共拿出近400亩承包地和100余栋农房加入合作社。有了资金、劳力、土地、房屋资源等最重要的“法宝”,合作社发展有了“底气”。

未标题-4.jpg
徐治塆小吃一条街

创业 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万事俱备之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徐治塆大胆实施全新的乡村治理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只在原有基础上小修小补,修旧如旧,“越土越好”,各种农家废物利用,就地取材,尽可能恢复旧时古朴乡土村落面貌。

不过一开始的改造也并不顺利。合作社理事长徐国良告诉记者,之前崔德基在村民门口摆放垃圾桶,被认为风水不好还曾被村民驱赶,闹得不愉快。一些村民听闻要拆掉自家的围墙,更是不愿意配合。为说服村民,徐国良率先拆掉了自家的铁门和围墙。其他村民自此没了意见,改造顺利推进。

按照崔德基的建议,改造拆掉的砖瓦、石条、横梁、村民用剩的水缸都被收集起来,通过巧妙组合“变废为宝”成了景观,环保又朴素。老房子只作天面防水和墙面加固抹泥,修旧如旧,不伤筋、不动骨。连脚下的步行道也没有铺大理石,仅仅用村里最常见的青砖与红砖铺就。

村民还将绕村的沟渠和塘堰深挖清理,再现了35年前的原貌,架设了通往菜地花田的过沟小桥,引入活水打造循环水系,亲水平台依势顺利建成。平台岸边处,一座废弃的老宅基,留住两株古树,铺上一层红砖,加上餐厅半绕,一座婚庆广场就建成了。

62岁的村民江喜爱在餐厅当服务员。她告诉记者,自从嫁到徐治塆就从没看到村子如此干净整洁。晚辈后生们的干劲让老一辈感动。成立合作社时,她拿出自家全部积蓄1.5万元入股。改造中她有力出力,改造完成后来餐厅服务。“以后改造好了,让孩子们回家干活。”

今年5月28日,改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农家亲手制作的剁馍和豆腐脑飘香,吸引了2000多游人前来游玩。徐国良告诉记者,随着二期、三期的建设推进,徐治塆将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四季推出时令果蔬,打造具有徐治特色的土特产品牌。塆里还将开办美食馆、展示馆、手艺馆和体验馆,甚至还要建一座博物馆。

在村民们的朴素愿景中,到时无论是会打反叉会摔跤的后生哥,还是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小姑娘,无论是会烹饪懂刺绣的妇女,还是泥工木工石匠和铁匠,只要有本事或通过培训能提供旅游特色服务的,人人可以从中赚到钱,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真正“让鸟归巢,让心回暖,让人回家”。

未标题-5.jpg

声音:众筹模式可以复制

“湖北农村空心化现状比较突出,像徐治塆这样的众筹改造模式可以推广复制。”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村民众筹入股成立合作社改造村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可以成为破解空心村难题的突破口。

冯桂林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面临无人、无力、无钱的尴尬境地。众筹入股模式,不仅可以筹集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发动村民的力量。他强调,各级政府应做好政策引导,对村民自治的合作社管理层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在长远发展中因各方矛盾和管理缺失而流产。

打通村落壁垒共享资源

经济学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由村民众筹自主改造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从长远来看,光靠村民的自发改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条可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鉴于徐治塆自身版图面积有限,他建议后期建设可打通该村与周围村落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多样化,打造集群产业。

他提出,要想真正实现规模化建设,就必须考虑资金的问题,应着眼于国家扶贫济困政策的契机,争取政府相关政策的最大支持。

未标题-6.jpg

无论贫穷或富裕,119户村民户户入股;不管留守在家还是出外赚钱,386位村民个个助力。家乡的美丽与富饶,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他们行动的方向。一起建,一起管,一起富,一起美!乡愁是老屋门前的小河,轻淌着儿时不尽的欢乐;乡愁是一抹永不褪色的颜色,鲜亮如故。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