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运营 正文

好战略≠好产品,来晚了的阿里巴巴“来往”,请给用户一个使用它的理由先

作者:Pingwest 时间:2013-09-24 0

558133

中国的移动IM大战已经持续有两三个年头了:最初的TalkBox退场,米聊偃旗息鼓,微信从中脱颖而出,并通过功能的迭代在这两年中聚集了数亿用户,在试水全球化的同时,也开始游戏、电商、媒体平台等商业化尝试……由于与之同等体量的LINE在过去一年中迟迟找不到在中国互联网前进的方向,所以移动IM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腾讯自家的寡头市场。

一个月前,网易联手中国电信推出了易信,希望把手机号作为用户的天然ID,以通讯录中的社交关系链实现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上社交关系的重构,并借着“免费跨网短信”来吸引用户使用这款产品。在我的同事肖旭看来,易信即使成不了“鲨鱼”,成为一条“鲶鱼”也是好的。

我很赞同肖旭的观点,虽然从形态上来看,易信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产品,就连此前被不少人吹捧的“突破微信朋友圈关系链的评论功能”都被网易自己否定,称其为测试版的Bug,在新版本中被改得和微信一致。但总体来看,易信的界面和交互保持了网易移动App一贯的风格,称得上精良,跨网服务也是个不错的思路,虽然作为一个迟来的竞争者,但在中国互联网的文化下,能给用户和开发者第二个选择,总算是不错的。

所以,当我知道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来往”时,还是挺期待的。一方面是因为在传统互联网上,BAT这三家巨头在入侵彼此的核心领域时,总是铩羽而归,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腾讯率先打破了这一壁垒,那么阿里将如何反其道而行,以攻代守呢?另一方面是在产品形态趋同,QQ关系、手机关系、陌生人关系都被用尽,开始争抢运营商资源的状况下,阿里巴巴如何通过差异化服务来吸引用户为产品买单。

可我不得不说,“来往”有点让人失望,我似乎看不出它有任何取悦用户的诚意。

从功能上来看,“来往”更像是一个功能堆叠出的产品——除了基本的IM通信、用户动态功能外,这款据说由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亲自带队开发的产品增添了类似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不过我还没有找到如何使用它),引入了Google+中“私密圈子”的概念(名为“扎堆”),微信的网页版,还有啪啪那样的发送语音图片……

不过,我倒并不认为堆叠功能算得上是一件坏事,毕竟它们确实切合了部分用户的需求。可问题在于,除了功能上的“拿来主义”外,你在来往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其他核心差异化的想法,更是完全看不见阿里巴巴的影子——即没有淘宝的账户体系,也没有一点和阿里相关产品的联系……如果你不告诉我这是阿里巴巴的产品,我肯定以为这是陈一舟带队做的。

不仅在功能和政策上缺乏明显的竞争力,就连产品上,“来往”的质量也让人不敢恭维,虽说此前易信1.0版本也有不少bug,但可以看出其在产品设计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反观“来往”,在我注册使用时就找到了不少槽点:

1.在上传用户图像时,头像截取框竟然是无法以正方形等比拉伸的,而头像的显示则是一个正方形,这是我第一次在移动应用中见到这种情形。

2.来往的注册系统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也可选择用淘宝账户注册,可翻遍了来往,竟然也找不到再次绑定淘宝账户的功能。

3.如前面所说,即使按照提示,我也很难找到阅后即焚功能……

l

虽然陆兆禧表示会依托于阿里的用户基数,手机淘宝和旺信用户的互动需求打造出新的无线应用场景,但目前看来,从功能和体验上,来往都无法给用户一个使用他们产品的理由。

阿里巴巴没少在社交上进行尝试,淘江湖、湖畔,以及此内测的名为“来往”的类似于Google+的Web平台。随着社会化购物的兴起,对于阿里巴巴而言,社交平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方向,可至少你得做出个让人有意愿去使用的产品,毕竟,用户是不会为你的战略买单的。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