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项目 正文

觅厨主打大厨烹饪的即食料理包,通过简单加热还原餐厅中的美味

作者:人人酱 时间:2015-04-18 0

半成品生鲜配送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从西餐到中餐,从上门配送到地铁口自提 ,不少创业公司都在这个领域探索着更适合都市人的餐饮服务。但用户往往比你想象中还要懒: 80 后 90 后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父母负责烧菜喂饱他们,很大一部分都不会烧菜。即使会烧,一天工作下来往往到家都晚了,也没兴致做了。因此有什么更方便和美味的选择呢?

觅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料理包,直接为忙碌的上班一族省去了回家后自己烧菜的时间。用户需提前一天预定菜品,觅厨根据订单购买新鲜食材当日制作次日送达,收到后进行十分钟加热即可品尝。如此一来,“更方便”是解决了,那”更美味“呢?觅厨通过联合数家西餐厅厨师长,将他们烹饪的菜品真空分装,最后以包裹的形式冷链送达用户。

对于即食料理包,大伙肯定不会陌生,它们在 24 小时便利店里很常见。区别在于,平常我们看到的即食料理包是由食品公司来做的,而不是餐厅。食品公司是由机器加工食材,配料标准化。不过标准化也意味着会造成口感的不足,并且缺乏厨师个性化的贡献。

觅厨主打更加美味,其美味背后的核心在于将厨师从幕后推到台前,为厨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厨师与食客的互动更多元化。CEO 梁贝珩谈到了做此事的初衷:在中国,厨师这个行业并不像国外那样比较受人敬仰。厨师们需要背靠餐厅的名声,并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品牌。他们往往一直在厨房中忙碌,没有出来露面的机会,而中国的食客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厨师。

所谓寻觅大厨,必然对厨师的挑选也有一定的门槛。目前平台上邀请的厨师都有着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在知名的西餐厅担任主厨等职位。梁贝珩认为和他们的合作是双向的,首先觅厨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手艺和名声将平台带动起来;其次,当一名厨师想要对外展示自己厨艺并建立个人品牌的时候,必然自身已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和经验。未来,觅厨计划邀请更多的大厨加入其中,这样既能保持厨师及菜品轮换,也保证了菜品的新颖和多样性。团队现有两位驻店厨师,其他合作的大厨们都在工作空余时间进行兼职,收取 10-20% 的返点作为报酬。

由大厨烹饪就能保证还原餐厅中的美味吗?这是我的一个疑问。梁贝珩解释说: 事实上,餐厅的做法和觅厨很像。比如在餐厅点一道红酒烩牛肉,15 分钟上菜不可能是现做的,汤汁和炖肉都是十几小时小火熬着的。餐厅也是做一大锅放在冰箱里,每次有客人来了,再从冰箱里取出加热。他们的加热方法无非是用锅或者烤箱,觅厨是把厨房里厨师最后的加工步骤给了食客们。

大厨烹饪好后,料理包后续的包装和冷链配送也是重要的环节。真空包装袋上他们选择通过美国 FDA 和欧洲食品安全认证的爱博士,可在沸水中加热;配送上,目前觅厨仅限北京地区,选择微特派和巴林快递作为合作方,前者提供冷链配送后者能保证北京同城 3 小时内送达。自今年 8 月份正式开始筹备,觅厨 11 月中旬刚刚上线,未来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再加上订单量的增加,不知是否能成功解决物流配送这个一贯的难题。

盈利模式上,觅厨有以下三个方向:第一是面对终端用户,食客们直接通过 PC 端进行订购; 第二个是面向企业级客户,这里面包括公司午餐、团体聚会派对以及给一些有餐饮需求的咖啡厅进行西式简餐的配送,为他们节约了雇佣厨师的成本也保证了菜品的美味;第三是和餐厅合作,引流量。比如食客在觅厨上认可某位厨师的手艺,很有可能会线下跑去他所在餐厅尝一尝。

我私底下询问了身边的几个吃货,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觅厨和外卖好像差不多。梁贝珩这样解答了我这个疑惑,在他看来,大家之所以认为是外卖,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觅厨在做一个新生的事物,即使大家已熟知觅厨的模式,也需要一个熟悉的词汇去描述理解它。如果把餐厅美食之外的就餐方式都归结为外卖的话,那觅厨也在其中,算是“非典型性外卖”。毕竟创造一个模式和改变一个生活方式是需要时间的。

我的想象中,待未来厨师的资源更加丰富后,是否可以有一个关于厨师的缩小版“大众点评”。目前觅厨尚未开放评论功能,但我理解中食客和厨师的互动应该可以更加实时和紧密:同样一盘肉酱面不同厨师做出的味道相信也大有不同。用户的评论不仅可供后来订购者做参考,也能帮助厨师们第一时间获得反馈并适当对菜谱做一些调整。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