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研报 正文

2013即将发生的12个变化(下)

作者:商业价值 时间:2013-01-07 0

智能手机产业洗牌

自2007年以来,智能终端已经火热了5年。从最初iPhone带来的惊艳,让用户体验到了智能手机创新所带来的改变,到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越PC成为个人计算终端市场最强大的推动力。随之带来的就是诸多厂商忙不迭地加入战局:索尼收回索尼爱立信全部股权意欲重振日系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昔日的威风,诺基亚与微软联手希望东山再起,国内的设备厂商华为、中兴积极扩大在终端领域的布局,小米、360等国内互联网力量也纷纷试水智能手机市场。

不过,进入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或许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对于用户而言,大家将会购买到硬件配置更强大而价格更为低廉的智能手机。而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想杀入所谓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将变得更为困难,因此智能手机市场将出现分水岭:苹果与三星这两家将有可能继续占据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而其他大多数厂商将只能逐鹿2000元左右与千元机市场。

经过了2012年的市场洗礼,涌入市场的诸多手机并没有如愿获得预期的回报:据市场调研机构赛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3000元以上手机市场90%的份额被苹果和三星两家占据,剩下的10%则由索尼、摩托罗拉、诺基亚、HTC等其他国际品牌瓜分,而国内各路厂商处于该区间的产品则几乎为零。

进入2013年,大多数厂商期望赚取更多品牌溢价的可能性更低,“性价比”将不再是小米的专利。不仅仅是国内的手机厂商,即使是昔日的国际化品牌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以及曾经主要定位高端市场的HTC都很难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厂商隶属安卓阵营,而谷歌的意图并不希望硬件厂商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这一点由2012年底谷歌推出自己第4代产品Nexus4的一系列动作就不难看出。这款被称为“业界良心”的产品拥有高配置和亲民的价格,8G版本299美元,16G版本349美元。为什么谷歌要在这个时间点拿出这样一款产品,定这样的价位?

尽管一路走来,Nexus不乏追随者,但是谷歌在硬件上的心态一直都是明确的:作为安卓阵营的当家人,谷歌不希望诸多厂商玩出更多自己的“花样儿”,这包括修改过多的操作系统换取自身的品牌溢价、强推价格过高的所谓奢华机型获取更高的产品溢价。“如此水平,如此价格”不仅是谷歌要亮给所有用户的,也是亮给手机厂商的。

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谷歌有此动作理由也很简单:在安卓操作系统还不够完善的早期,对于手机厂商绸缪自己的所谓OS或者是UI,谷歌都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今日的安卓已经逐渐成熟,谷歌在很多关键应用方面的布局也逐渐完善。

由此次谷歌高调推出Nexus4不难发现一点:虽然谷歌的安卓永远不会像苹果的IOS那样实现大一统,但是谷歌领着自己的第4子高调亮相是希望表明:在这个生态链里掌握话语权的是谷歌,无论软件还是硬件。

这样一来,产业链上除了凭借强大出货量已经站稳脚跟的三星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外,其他安卓系的厂商很难有“走高端”的空间。

除了来自谷歌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来自消费者的“不买账”态度,无论是诺基亚、索尼还是HTC的高端机型,在上市之后无不经历了价格的一路狂泻,在高端这个市场上无不铩羽而归。

目前尚未强大起来的Windows Phone体系似乎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微软自己拿出平板产品Surface的做法就是传递给业界一个信号:怎样的产品需要怎样的价位,显然微软也希望厂商拿出价格并不高昂但体验相对较好的硬件产品,未来在手机产品方面微软恐怕会继续延续这种思路。

挤破头杀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诸多厂商们,特别是原来的国际化品牌似乎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了。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一旦在同价位产品市场上遭遇来自国际化品牌的挤压,是否还能依靠价格优势立足市场还是未知之数。

谷歌逆袭

最近几年,TMT领域的大戏主角都由5家公司轮番来做:微软、苹果、谷歌、Facebook 还有亚马逊。其中,苹果公司以持续热卖多年的硬件产品和完善的iOS生态,成为2009年以后的当之无愧的头号巨星并深刻改变了世界。

然而,随着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衰退,微软的Windows 8强势登场,Android生态愈发茁壮等趋势正在发生,苹果公司很有可能让出“头号巨星”的位子。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接替苹果的很有可能就是谷歌。

在2012年——乔布斯逝世后的1年多时间里,围绕着移动终端,TMT领域的各方势力进行了残酷的竞争并产生了新的秩序。据 IDC 的统计数据,2012年第3季度 Android 设备全球范围内的销量1.36 亿台, 这意味着Android 系统已经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IHS iSuppli在2012年12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三星凭借29%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终结了诺基亚在手机市场长达14年的统治地位——众所周知,三星所销售的手机主要是Android手机。

实际上,虽然没有盈利模式,但谷歌的Android系统却在iOS 系统风光的表现背后完成了野蛮生长,占据了量的优势。Android 设备与2011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 91.5%,粗略估计2012年第3季度季度增长的 Android 设备数量,甚至超过了 2007 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量——那时 Android 设备才刚刚面世。

近期,谷歌CEO拉里·佩奇在接受《财富》采访时说:“我希望将谷歌带到更惊人、更有真正能对全球产生巨大积极影响力的地步。我们现在只做到了1%。”

谷歌似乎已经发出了卷土重来重登科技界王座的宣言。实际上,由于谷歌曾经在2004~2008年间霸占过这个位子,所以,这一次可以看作是是谷歌的逆袭。

谷歌是在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废墟中诞生的公司。和之前的科技公司不同,谷歌是IT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轻公司,一切业务都在云端运行。微软用软件颠覆了IBM,雅虎用新闻门户颠覆了微软,谷歌则用搜索重新改变了世界的信息组织方式。

然而,好景不长,谷歌的光环即被Facebook和苹果相继夺走。而在2013年,谷歌将凭借自己的已具颇大优势的硬件和软件武器阵营强势回归。

仔细梳理谷歌这几年的进化路线,从光环被夺走到实现逆袭,虽然产品失误频频,但它做对了主要的几件事情,帮助其成功逆转。而其中又可以分为产品和战略两个角度来观察。

产品层面:1.谷歌在2005年7月收购了Android,并且在2007年11月发布,并宣布开源。现在,Android已经扩展到包括遥控器在内的各种移动设备。2.2009年11月,谷歌成功说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乔布斯先下手的情况下,以7.5亿美元横刀夺爱adMob。时至2012年,后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价值已经众所周知。3.出品Google Apps,进入企业级市场并将谷歌各条产品线打通。4.收购摩托罗拉。这使得谷歌在2013年以后制造自己品牌的硬件成为了可能。

战略层面:1.用街景车等方式获取了海量的地理信息与个人信息。获得下阶段竞争最重要的筹码。2.建立充满活力又不失稳重的投资、产品创新与退出机制,保证了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率的产品创新,收获了包括Google眼镜这样的重要创新。仅Google Ventures就在2012年投资金额达到3亿美元,共投资150家公司。3.承担起更多责任,开始认真主导Android的良性进化。

考虑到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等震撼性硬件产品的推出,加之在近年间积累的强大的地理信息与人口行为数据库,还有依旧保持增长的在线广告业务,谷歌在2013年的逆袭将十分值得期待。

新电视生态系统竞争元年

电视注定要成为2013年竞争的焦点。

从电视诞生之日算起,电视的竞争相对比较简单,就是显示技术的比拼。从CRT到LCD再到LED甚至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中国依靠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也得以在强手如林的电视产业立足并且获得了充分的成长。

但是走到今天的电视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从原来的显示技术比拼到了比拼应用的时代。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曾表示,现在的电视市场就像是5年前的手机市场,那时电话由通信工具转向信息工具,引发行业洗牌,智能电视兴起也将酝酿巨变。

巧合的是,苹果2009年发布的苹果3GS,引领了整个手机产业的智能化方向,手机的变革自此拉开了序幕,然后可以看到苹果逐渐由手机向PAD再向电视不断地突破,到了2013年恰好是第5个年头。

而事实上,电视的变化并没有这么缓慢。尤其是2012年,电视尤其显得热闹。乐视网要推出自主品牌电视,联想要推出其自身电视的第2代产品,TCL发布了冰激凌……

一切的迹象都在表明,电视这个“古老”的产品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由原来单向的硬件比拼发展到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较量。当然,作为以显示为核心的电视,并不是说显示硬件技术不重要,但更大的战场应该存在于生态系统的构筑。

幸运的是,智能手机的发展为智能电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构成,三大系统苹果、Android 、微软,中间是运营商,下游是互联网的应用。三者联合,构成了完美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但这一切到了电视,就变得无比复杂。电视不同于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的结合必然要引起播放体系的变革,7家牌照商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处于相当关键的地位。如果类比一下的话,终端手机相当于电视,运营商中移动、中联通等相当于7家牌照商,而互联网的应用就是通过牌照方进入各种终端。

在2012年年底,可以看到很多厂商都在蓄势待发,创维、南方传媒和优朋普乐的合作,TCL和腾讯的合作,乐视和海信的合作,以及海信在应用商店的持续发力等一系列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合作,而这一切都在昭示,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甚至在2013年会形成一股强势的潮流,成为电视的新卖点!

显然,2013年必然会成为电视生态产业链构造的元年,谁能率先构筑起良好的生态系统,建立起自身的商业模式,谁就能在2013年电视产业占据先发优势,这也将成为未来几年电视产业竞争的最大看点!

院线后市场崛起

在经历过盗版肃清和随后烧钱式的版权争夺战,作为院线后市场的视频网站已纷纷走过用户付费的节点,经过两年时间的习惯养成,用户对于付费在线观影的接受度开始积累和沉淀,院线后市场在2013年崛起之势明显。

2012年6月,由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新浪视频、爱奇艺等12家视频网站联合通过《关于促进电影网络院线发展的若干意见》,视频网站也联合宣布共同打造国内网络院线,这在当时的业内曾引发激烈的争议。

3年之前,当时已经走正版路线的搜狐、激动网与百余家上下游企业联合成立反盗版联盟,对盗版行为发起声讨,视频网站的盗版逐渐得到有效的清理,而随后的版权价格战中,视频网站纷纷陷入被自己驾驭的价格高位。在版权和宽带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一直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视频网站无法扭转亏损的现状,对于用户的点播付费成为视频网站必须要走出的一步。

时间走到2012年,激动网的付费点播服务已积累了4年的经验,而优酷推出付费业务也已经有两年。2011年4月,乐视网、激动网、PPTV、迅雷等7家网站联合发起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原本提供免费在线视频服务的视频网站都开始设置付费频道,截止到2012年12月,联盟成员已经从最初的7家增加到12家,而这些视频网站也都开始了最初的用户习惯养成。

虽然对于院线后市场联盟的质疑依旧存在,网络上的盗版依然存在,而盗版光盘也冲击了观众对于网络院线的付费意愿。爱奇艺CEO龚宇也曾透露,爱奇艺营收的99%仍来源于广告,只有1%的收入来自向用户收费,而当下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商务合作模式的单一也造成了用户付费的不便,由此使续费率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但大多数视频网站的版权保证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正版化成为视频网站的竞争门槛,而观众由免费到付费的习惯转变也并没有想象中困难,作为网络院线联盟的发起者,在乐视网2011年年报中显示,乐视网的付费活跃用户已经从2010年的40万上升至73万。而自2010年优酷付费服务推行以后,截止到2012年11月,已经拥有超过200万用户使用优酷付费业务,收入规模较2011年增长了300%以上。

在国外,DVD市场份额虽然在缩减,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网络院线的观众数量,然而对于一直没有DVD市场的国内,网络院线理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关键只在于视频网站是否给予用户值得为之付费的用户体验。

视频网站在付费频道上加快布局,例如优酷土豆集团在2012年11月又与索尼影视达成协议,将在5年内陆续获享300多部影片的播出权,2012年年底其付费平台上将拥有超过3000部电影,用户的选择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各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的开发和应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用户体验,随着视频网站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用户可以在各个渠道上实现便捷支付。

近几年来,国外进口片对于国产电影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新增加14部进口片的2012年,这种状况尤为明显,国产电影的影院排片普遍不充分,有些国产电影甚至只能占到3%~4%的排片量,而“影院一日游”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在此情况下,国产电影制片方与网络院线合作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版权之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向用户收费模式成为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视频网站付费频道的用户体验完善和话语权倾斜之下,用户也经过两年的付费习惯养成,院线后市场在2013年将出现明显的崛起之势,预期视频网站的付费规模将同比实现几倍的增长。

汽车抢占第五屏

在2012年圣诞节的前2天,通用汽车人机交互及人因工程首席技术专家Andy Gellatly在北京连做5场Workshop,讲解即将引入中国的凯迪拉克CUE背后的构架和来龙去脉。这不仅仅因为CUE对凯迪拉克在中国复兴品牌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因为在汽车产业,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看到了汽车成为继PC、平板、手机和智能电视之后,第5大终端的潜在能量。

作为人类解决距离问题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不仅仅解决从A点到B点的距离,而是作为人们生活的一段比较私密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式从A点到B点,以及到了B点以后要干什么。

在传统汽车领域,这套系统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但是这个称呼也许很快会被替代,因为没有很好地体现未来的趋势,强调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和人的互动性。在美国, iSuppli在2007年的CES结束时就预测,2007年将是汽车产业的分水岭——许多汽车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信息娱乐系统,以利用消费电子产品和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只是相对往后推了几年,但是很明显这样的趋势已经开始席卷中国市场。

明显的动向是,宝马已经在国产汽车上搭载宝马互联驾驶(Connect Drive)系统,而未来会在更多国内宝马产品上普及。福特汽车在新福克斯上搭载了SYNC,奥迪也在部分车型上尝试用奥迪Connect。而中国本土品牌上汽荣威和MG都搭载了基于安卓系统打造的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比亚迪的i系统,以及吉利的G-NetLink等,也都开始在基于互联网基础上打造最大的移动终端。

这些车载系统都在强调如何更加便捷地与其他移动设备的无缝链接,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一些汽车公司虽然尚无产品,但是也明显加快了布局,比如长城汽车在2012年成立了汽车信息娱乐相关的部门,奇瑞和博世合作开发汽车多媒体的相关业务。而此前的丰田G-book和通用汽车Onstar也从单纯的人工呼叫服务,升级加入了更多可以人机交互的元素。

在互联网主导创新思维的商业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重新思考汽车和人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评价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终端平台的优劣,将从几个清晰的方面体现,如果抛开工业设计以及品牌层面的呈现,汽车移动终端系统如何在屏幕上和汽车本身能够无缝对接,更多的显示汽车本身状况;同时,汽车屏幕如何跟各种不同移动终端的链接,体现云和多屏的便利性;这套系统如何让驾驶者无论是在动态还是静态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操作;实时在线,定位救援,同时又不被打搅;能够多大程度上开放平台,让更多开发者为汽车开发好的应用。

本土体育品牌处境艰难

对于本土体育品牌来说,2012年实在糟得不能再糟了,整个行业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几乎所有排名靠前的公司都出现了幅度较大的业绩下滑。2013年能否成为体育用品行业的救赎之年呢?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从外部大环境上分析。2013年是个尴尬的年份,因为夹在2012年伦敦奥运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间,2013年全年没有重大的全球性体育盛事举办。这意味着本土品牌没有了可以大做文章的营销平台。此外,由于缺少外部因素的刺激,目前行业的低迷很有可能会继续延续。

2012年虽然是奥运年,但是伦敦奥运并未挽救本土体育品牌的颓势,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到2010年,奥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带来的红利已经消耗殆尽。虽然户外、跑步等细分项目依旧表现不俗,但从整体上看,百姓的运动热情骤减是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外援无望,那么本土的赛事能否重新点燃国人的运动热情呢?无论是CBA还是中超,最近几年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必须冷静看待这一现状,那就是这两项赛事所能覆盖的人口还相当有限,其影响力基本还局限在各支球队所在城市的范围,尚不足以支撑行业的整体复苏。

分析完外部环境,再来从企业的角度找原因。

宏观上看,2012年,李宁、安踏、匹克等公司都在大力进行渠道的整合,关闭低效的门店。2012年以来,李宁和匹克两家均淘汰了1000家以上的门店,中国动向关掉了近600家门店,安踏情况稍好,但也关闭了超过100家店铺。

由于市场饱和,过去10年依靠开店拉动业绩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各品牌门店数量减少的直接后果,必然是整体销售额的下滑。

目前各家公布的订货会的数据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2013年第2季度订货会,安踏的订单金额同比下降15%~25%,特步下降15%~20%,匹克下降20%~30%。李宁干脆发布公告称暂时不再公布订货会的数据,以避免使已经徘徊于低谷之中的股价再受重创。

具体分析每家公司,同样会发现局面并不乐观。

由于2010年并不成功的品牌重塑,李宁成为了最早出现问题的公司,不过虽然问题很早就已暴露,但是李宁公司一直没能调整过来。2012年经历换帅风波后,来自TPG的韩国人金珍君开始负责李宁公司的日常运营,但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应对举措,或许就在2013年,李宁的管理层还会进一步调整,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想要恢复元气,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晋江系的龙头安踏和这两年迅速崛起的361度目前仍在死守二三四线市场,但是必须看到,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目前也在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加速渠道下沉是它们的必然选择。因此,2013年安踏和361度很有可能就要在正面战场与国际品牌短兵相接,而以它们目前的品牌和产品能力,能否抵御住这样的猛烈的进攻,还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匹克最近几年主攻篮球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篮球产品的市场影响与国际品牌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而且在篮球品类之外,匹克至今仍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也使得它在这轮行业调整的过程中深受打击。

目前来看,特步是受到影响最小的企业,在同行业绩一片惨淡的情况下,特步在2012年上半年依旧取得了1.4%的微弱增长。这得益于这家公司过去几年间走上了时尚运动的路线,依靠对本土二三线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特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但眼下,它同样要需要面临正在全力向时尚转型的阿迪达斯的挑战。

总而言之,2013年,大家的日子依旧不会好过,但是这不意味着本土品牌前途黯淡,事实上,目前的行业低迷是各家反思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够在这期间完成对自己的重新梳理和调整,开发出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创新产品,那么或许在2014年,借助巴西世界杯的东风,本土运动品牌就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