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智库(EIU)今日在全球发布《中国消费者2030年面貌前瞻》白皮书,预测中国在未来15年内私人消费的增量将高于今天欧盟的消费总量。中国在2030年更接近于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如何准确把握消费市场变化趋势和地区差异?
中国经济增速趋缓,金融风险攀升,但国民消费却仍一枝独秀,这要归功于收入的持续增长、电子商务崛起、以及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据经济学人智库估算,2015年中国实际个人消费增幅为8.4%,高于国内经济6.9%的整体增幅。我们预计在未来15年个人消费的年均增速将达到5.5%。个人消费的高速增长将重塑中国经济的面貌:2030年时个人消费在名义GDP的占比预计将达到47.4%,而2015年的这一数字仅为38%。我们预测未来15年中国市场个人消费的增量将超过当前欧盟的消费总量。按人均名义GDP衡量(购买力平价法),中国消费者在2030年的购买力将达到现在的韩国或者2000年时美国的水平。
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决策的难度加大。低收入人群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36.9%下降至2030年的11%。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其中中高收入人群的比例会上升得更快。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0元(32,100美元)的高收入人群比例将从2015年的2.6%增长至2030年时的14.5%。届时中国给人的感觉将更像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尽管收入不平等仍将是一大社会挑战。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使得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得更为复杂。目前高端消费集中在为数不多的沿海大城市,不过未来15年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其他地区延伸。重庆、西安、长沙等内地省会城市将出现数量可观的高收入人群。随着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增长,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也会为消费品企业提供机遇。但企业也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殃及消费发展前景。
最后,收入的提高和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普及将会改变消费偏好。与其他发达的亚洲经济体相比,中国人在食品和住房消费占比仍偏高,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在其它消费品和服务领域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崛起的中产阶级将会升级消费,转向更为优质高端的品牌产品。得益于高收入人群的增长,金融服务等一些刚刚起步的领域也会迎来加速增长期。
本报告中,我们利用经济学人智库的定制中国数据、预测模型和国际比较对国内31个省和近300个地级市进行分析,揭示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理解这种趋势对于企业辨识并把握机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展示在未来15年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迈入中产阶级群体,中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怎样的巨变,哪些地区的高收入人群最为集中,以及消费市场中的哪些部门将迎来“腾飞”。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我们预计截至到2030年,中国将有近35%的人口(4.8亿人)符合我们对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定义,与当前的10%的比例(1.32亿)相比增幅巨大。这一群体的个人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0美元,他们的崛起将改变中国消费者的面貌。
收入将向更多地区分散,而不再集中于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长沙、成都、重庆和武汉等内地大城市的收入水平会大幅增长,2030年时这几个城市的高收入群体都将突破200万。但是,小城市以及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城市将面临掉队的风险,这意味着收入不平等现象将长期存在。
收入增长将改变消费者品位和偏好。目前中国消费者平均仍有30%左右的支出花在食品上,而韩国这一比例只有15%。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会升级,转向价格更高的高端品牌。我们在文中将重点介绍汽车、旅游和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准确把握消费市场变化的趋势和中国的地区差异对消费品公司而言至关重要。掌握可靠的数据并加强对当地消费市场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中国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需要密切监控相关风险才能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