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健康 正文

移动医疗 如何“入地”是关键

作者:雷锋网 时间:2013-02-26 0

上一篇关于移动医疗的文章《移动医疗,拿什么说服医院和医生》里说到一个医疗行业的大数据难以形成的问题:医院内部的信息前后不连贯;即便每个单独的医院拥有完善的信息们互相之间也没有办法实现互通。那个说法来自一个移动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他选取了一个取巧的方式:不和医院打交道,通过软件加硬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身体数据监测设备和健康咨询服务。

他对医疗领域的改革没有太多信心。但笔者后来又接触了北京禄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水柔,他从事的是社区医疗信息化的工作,需要和行政机构、医院等多个线下机构打交道,看法自然与前一位不一样。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都要对这个领域有信心。医改这么多年出了很多套方案,进展不大的主要是因为利益关系没有梳理清楚;现在也进入了一个改革深水区,里面会有很多机会。”

这只是熊水柔对这个领域有信心的表态,事实上他并不想过多地关注医改这么大的命题。“与其在这里讨论医改,不如从从解决一个小的需求开始——小到可能是解决颈椎的问题、血压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是从解决一个小小的需求开始的。移动医疗这个大方向肯定是对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里面找细分领域,找机会,然后不断去验证。”

在一篇介绍美国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文章里,他在微博里这样评价: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需求痛点,上天(云互动)入地(O2O)的做下去,把握好政策和本地化,相信路会更宽,车会更多更大。

说起需求,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熊水柔用三个动画片来描述分别是《猫和老鼠》、《懒洋洋》和《奥特曼》。第一层次的需求是娱乐、好笑,很多工具类的游戏类的产品都在做这件事;第二层次是让人更“懒”,通过平台和运营让用户操作更便捷,不用太动脑或动手;第三层的需求是让人变得更强大。结合移动医疗,就是说医疗产品要让人看病更方便、能让用户身体更健康。不能只做一个工具,要“上天入地”——既要有运营层面的东西(即平台),又要结合线下的渠道,因为最终的服务都是由线下的医院来执行。这个领域的技术根本就不是问题,门槛都在线下。

“移动医疗是刚性需求,但是有‘围墙’。”

入地、本地化这类词汇在熊水柔的话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美国的移动医疗发展虽然迅捷地让人眼红,但在熊水柔看来在国内要进入移动医疗行业,必须要“接地气”,对医改政策有清晰的了解和预见,厘清自己拥有哪些线下资源。

移动医疗

对移动医疗的预见?

熊水柔称现在移动医疗领域没有成功的先例,即便是几个明星公司也都还是在摸索阶段。现在要说哪个细分领域最有机会,没有谁有资格把脉,只能不断地去寻找、验证。但是移动医疗这个大方向是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有足够大的市场体量、有刚性需求、细分领域机会多。

作为一个万亿级体量的产业,移动医疗一定会有爆发的机会,至于爆发的程度则要看医改政策的尺度和整个行业的努力。但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它不会像电子商务一样爆炸式增长。现在国家医改的方向:比如医生的自由执业,社区首诊等等,出发点都很好,让从业者更有信心,关键还是看能不能落实。

上一篇文章里也提到在移动医疗的不同主体中,创业者、投资人、用户和国家都有足够的热情,关键是医院有没有驱动力。在熊水柔看来,医院也有动机:医院希望合适的病人选择合适的医院(现状是很多人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造成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医护人员也希望获得价值认可。而移动医疗有两个特点:定位——让用户可以根据地点选择就诊的医院;随时在线——可以让患者和医生随时沟通。移动医疗的这些特点或者可以对医患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移动医疗能给医院带来价值,才能去解决诸如数据共享这类的问题。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