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健康 正文

营养健康,会成为移动健康的下一个风口吗?

作者:vincentme 时间:2016-02-18 0

移动医疗的热乎劲,随着几大移动医疗公司在2015年的站队,这个市场正进入小寡头时代,想要在这个局面下,再叫嚷着要打造什么平台、构建什么体系基本上也就图个嘴上的痛快了。

与移动医疗形成明显反差,作为医疗前后端,同时服务广大人群的移动健康市场却一直没有巨头出现。从逻辑上分析也不难理解,作为移动医疗的重要服务方——医院,主体单一而明确,可以一通而百通。而面对万亿级的健康市场,主体纷繁复杂,甚至鱼龙混杂,最好的发展之道就是在其中的垂直服务领域深耕,构建核心竞争力。

营养健康就属于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垂直领域,但它的垂直又具有极强的横向渗透力。首先,它与医疗相关,它对医疗中大量疾病的恢复和改善至关重要;其次,营养对健康领域中的其它几个主要垂直领域(慢病调理、运动管理、体重管理等)都有辅助影响,息息相关。

同时,营养健康更是健康管理领域刚需人群最广的垂直服务领域,我国目前孕、产妇每年分别新增1000万人/年,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超过2000万人,三高人群超过2个亿,成人肥胖超过4600万、肿瘤人群以每年300-400万在不断增加,慢性肾病人群超过1个亿,几乎涵盖了老、中、轻、幼四代人。这些庞大的刚需人群数据让营养的健康服务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是,目前老百姓遇到营养问题的处理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三大招:找度娘,然后问亲朋验证,最后实在不行,买本书查查。从理性的角度不难看出,这三大招带来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性、缺少个性化,你并不知道最终的选择是否正确(前阶段的百度贴吧门事件己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核心原因就是当下营养健康服务更多受功利化驱动所影响。

首先,当前大多数的营养服务机构是以销售营养保健品为利益导向,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诱导消费的服务意图非常明显;

其次,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未来想像的大好前景,很多没有任何专业储备的公司,拉着几个名人顾问,聘着几个公共营养师,就开始给用户提供营养健康服务,显示出比较急切的功利化心态;

总结一句话,就是老百姓对当前绝大多数营养健康服务的专业信任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

这反应一个重要问题,不是用户没需求,而是这种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如果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并释放,庞大的刚需用户群体,必将会激发出极具想像力的商业价值。

用户需求有效满足的核心前提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两点:1、提供营养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如果有人认为健康管理只是说一堆永远正确的废话,那他大错特错了。健康管理领域和医疗领域在专业性上的要求是一致的,谁拥有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谁拥有专业化的资源优势,谁就有核心竞争壁垒,谁就有可能在这个垂直健康服务市场中异军突起。2、贴进用户,提供差异化、交互体验好的产品。移动医疗的几个独角兽也涉足营养服务,但从产品分析看,受制于他们平台化的医疗技术架构,只能提供简单的、粗放的营养咨询,用户的依从性是比较差的。如果能够将专业化融入产品,设计出一个贴进用户需求,增强用户健康管理依从性,且体验好的产品,那它就拥有移动医疗独角兽们无法占领的壁垒,甚至会成为共同的合作伙伴。

那营养专业化的高地在哪里?大家都知道北京协和医院连续5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第一,但大家大多数并不知道,在当年按照亚洲最好医学中心建设的北京协和医院首批5个临床科室,其中就有临床营养科。我国现在的所有三甲医院也都设有临床营养科,服务于全院患者。这些临床营养医生是受过专业化的医学教育人群,其专业化地位在国外发达国家是被高度认可的,与大家熟知的公共营养师在专业度方面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营养专业化的高地在医院。

其实很多投资机构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2015年4月,中国最大的营养保健品上市公司汤臣倍健斥资6600万,控股上海臻鼎,将其作为移动健康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棋子。同样在2015年6月,中国老牌互联网巨头盛大集团旗下盛大资本,投资了营养健康服务领域另一家更具实力的公司——上海营康(正在筹备第二轮融资)。通过笔者了解,这两家公司在医院营养专业领域服务多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均拥有极强的营养专业服务能力。

移动医疗从轻问诊起步,到现在的线上线下融合,多年来一直受疾病属性、临床检查、药品处方等影响,赢利模式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而对于营养健康服务,困扰移动医疗的因素都不存在,且更加经济、便捷和高效,随着大众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是不是有机会成为移动健康市场的下一场风口?

不信,我们试目一待。

fengsa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