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声音 资讯 正文

申城创建骨质疏松社区联防体系 树全国“样板”

作者:新民晚报 时间:2016-08-16 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1%,女性更是高达90%,病人数相当于欧美和日本的总和。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目前中国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仅仅只有6%,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何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规范化诊治,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公共问题。

对此,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章振林教授带头在沪率先发起国内首个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动项目,目前已覆盖上海上百家社区医院,并且成立了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骨质疏松特别工作组。集众人之力,携手抗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社区联防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骨质疏松的知晓率仅为60%左右,其中只有3%的人检测过骨密度,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骨密度检测是什么。除了缺乏基本的疾病常识外,还有顽固的就医偏向。

奋战在临床治疗一线的六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岳华提到,“很多未经筛查的病人,无论病情轻重,大家都想看最好的医生,这导致三甲医院专家门诊病人爆满,经常1天要接诊100多人,根本忙不过来。其实,一些病情轻微的患者,尤其是未经检查确诊的,完全可以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医院接受基础的诊疗。”

“骨质疏松的筛查和初级治疗应该放在社区,需要构建一个社区联防体系,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纳入国家慢性病管理,由常规医生建立档案,对高发人群进行摸底,让居民们把它重视起来,增强早期预防早期诊治的意识,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章振林教授也强调。

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号召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定位是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意见》指出,像骨质疏松这类慢性病的管理和初级诊疗,主人翁应是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章振林教授看来,这个政策很有必要。上海市骨质疏松社区联防体系,应当是由社区医院作为对抗骨质疏松的第一道防线,做好疾病的预防、筛查和基础治疗工作,而遇到疑难病情患者,再转诊到三甲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三甲医院应对社区医院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和专家指导培训,逐步的帮助社区医院提升诊疗能力,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骨质疏松联防联控体系。

而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这场骨松联防百团大众中的核心社区,获得了非常多的支持,据枫林社区医院易春涛院长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开展社区医生培训,系统学习骨质疏松症的规范化诊治;(2)社区医院开设骨质疏松症门诊,三甲医院每周安排专家走进社区医院,同时帮助配备骨密度仪,进行门诊辅导工作;(3)定期开展义诊,走进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义务宣传;(4)全面配置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就连严重骨质疏松所需的先进的“长新骨”治疗,也能够直接在社区医院委以所用。

只有较大力度的多措并举,才能把患者留在基层。

社区医院重点建设 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在易春涛院长看来,建立骨质疏松社区联防体系可谓一举三得。一是借此大大提升基层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二可从三甲医院分流部分病人,缓解压力;也能为社区医院增加就诊量,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三能够为骨质疏松潜在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科学管理,减少疾病负担。

在章振林主任的带领下,骨松联防工作组目前进展迅速、成果颇丰,不仅极大增强了社区医院对骨质疏松症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更是极大的增强了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早期预防早期诊治,不仅节省医疗资源,更是让公众避免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上海乃至全国树立了骨质疏松症诊疗的新“样板”。

战胜骨质疏松 预防是核心

章振林教授最后建议,骨质疏松社区联防的重点除了筛查和治疗外,最重要的其实是预防。骨质疏松不管在发病前还是发病后,都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影响疾病的进展,干预的方式主要为补钙和运动。

运动层面除了常提到的骑车、散步等户外有氧运动外,在家对肌肉力量的锻炼也非常重要。建议可使用哑铃或跳绳等抗阻运动来增强平衡感,预防肌肉萎缩,增强抗跌抗绊能力,防止跌倒。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