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物联 正文

物质过剩问题,或许只有物联网能解决

作者:网络 时间:2018-08-31 来源:联动原素0

奢侈品牌商为了维持高级品牌形象,避免降价或打折出售,往往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可能用在这里太勉强了,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像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将去年一年未售出的价值280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7亿元的库存衣物、饰品等采取焚烧处理,巴宝莉至今已经销毁了近8亿元的产品,从中不难看出近几年巴宝莉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受到奢侈品市场寒冬的影响,焚毁产品的奢侈品品牌不止巴宝莉一家,还有LV。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则将退换产品进行裁剪处理。瑞士奢侈品公司厉峰集团则是将手表回购,拆卸完贵重配件后也进行销毁处理。

奢侈品牌商销毁库存之举也实属无奈,奢侈品之所以被高消费人群接受,不仅是该品牌的历史底蕴,贵重的原材料和手工程度较高的生产水平赋予了产品贵族气息,同样高昂的价格更为拥有者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划清了界限,满足了产品购买者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当奢侈品出现大量库存,需要处理时,如果采取低价处理的方式的话,根据奢侈品需求价格的独特关系,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为一些需求者看中的就是高昂价格所带来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所以,一些奢侈品牌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珍贵性,满足品牌拥护者的精神需求,宁可将库存销毁。

那么这种物质过剩问题能否在物联网时代被解决呢?

针对于剩菜剩饭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到解决了,人们发明了冰箱,这样保持物品处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中会腐败的很慢。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类发明的智能冰箱。可以实时监控冰箱里的物体基能,把数据上传给商家,这样商家就可以直接根据冰箱反馈给商家的后台数据而对客户进行补给或者提醒,物品和商家直接对话的这种模式在物联网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C2M,也就是“顾客对工厂”。

我们再说通俗一点就是工厂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私人订制。

用大数据系统替代手工打版,红领集团创造的 " 酷特智能C2M商业模式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该平台上积累了红领集团西服版式形状、尺寸及人体各项尺寸之间的数据库,消费者可以自由输入自己的体型数据和个性化需求,支持全球客户DIY自主设计;由客户自主决定工艺、款式、价格、交期、服务方式,自己设计蓝图,可满足 99.9%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且七个工作日即可交付成品西服。

我们都知道奢侈品商往往会推出一些限量款,满足一些消费者的个性追求,为品牌的价值“保鲜”。若是LV、巴宝莉这类奢侈品牌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数据库,就可以做出一些预测,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来生产更加贴近消费者的一些产品,降低库存。本身奢侈品牌就不是为满足大众消费口味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的让奢侈品消费者张扬个性化,精准服务消费者也有利于维持企业价值定位。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个人定制化”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却很难落地实施,这是因为工厂面临着订单的分散性,不连续性,分布不均,还有差异性等问题,还有的商品由于私人订制化过程繁琐从而导致交货周期长的问题,还有每个人采集到的数据类型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小型大众化的企业中比较普遍。甚至目前有些传统企业的生产线还是很落后的,经受不住这种私人订制“少量订单”的折腾,但是像奢侈品行业可以率先落地,奢侈品类的一件产品最少几万,甚至几十万,并且厂家更加注重的是顾客的购物体验和需求,另外奢侈品消费者没有价格的担忧,他们更在乎的是“限量”、“个性”的追求,所以他们相较而言也不在乎顾客的消费时间拉长。

因此,相对于去焚毁每年巨额的商品,不如结合物联网,打造一条“个性化定制”的生产线,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工厂每年货物囤积的问题,而且也能更加匹配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更精准的服务顾客,尤其是奢侈品,焚烧绝不是最优的方案。

为降低“库存”,传统设备厂商就已经有企业利用物联网解决了,港机产品备件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码头用户的“头号”难题,通常码头用户为了保证设备完好和维修及时,会储备大量备件并适时往备件仓库加货,形成了备件库存堆积、折损成本高、场地占用、耗费人力等行业“顽疾”。振华重工将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885项备件进行分类管理,以“Terminexus”平台为核心为码头提供港机设备备件服务,真正实现码头备件“零库存”。

所以说,物质过剩问题,或许只有物联网能解决。


© 2011 - 2020  钛锋网  TMTForum.com  沪ICP备15013635号